文章详细
【四中声音】张志奎校长受邀主讲西南地区首届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16-04-23 10:43:00 来源:党政办公室 阅读次数: 次
2016年4月19日—20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绵阳市电化教育馆、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杭州铭师堂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西南地区首届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在绵阳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市(其中,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莲娜率遵义市全部示范高中校长或副校长参加了论坛)的300余名教育界专家、领导汇聚一堂,为高中教育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问诊把脉”。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高中处处长乔玉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刘雍潜等出席本次论坛。论坛组委会诚意邀请了来自北京、浙江、四川、广西、贵州等十余位专家学者、知名校长做精彩发言,分享最具建设意义的高考改革亮点和创造性的高考改革实践经验。
西南地区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现场
遵义四中校长张志奎作为贵州省唯一受邀专家在论坛了作了题为《不求模式,但见精神—遵义四中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的发言。张校长首先从高中教育改革的背景出发,分析了百年老校存在的四大危机,并提出破解危机的办法是教学方式的革命,即从改革“两课”入手,一是课堂改革,二是课程建设。在课堂改革方面,遵义四中正按照八个步骤着力打造“三元”课堂,即“人文课堂”“激情课堂”“真灼课堂”,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课程建设方面,遵义四中除了认真做好国家选修课程的建设外,正围绕“诗书艺数,勤健礼悯”八目,以国际课程和三名讲坛为补充探索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课程建设框架。遵义四中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为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将来遵义四中学子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课堂和课程基础。
遵义四中张志奎校长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张志奎校长在全国性教育论坛上发出了遵义四中的教育改革之声,唱响了遵义教育的好声音,宣传了遵义教育的好形象,为遵义教育努力实现“贵州创一流、西南走前列、全国有影响”的奋斗目标作出了遵义四中的责任担当。
西南地区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受邀嘉宾合影
张志奎校长主讲内容请链接:
http://www.mistong.com/html/list_1686.html。
论坛期间,受邀专家们就“互联网+”如何服务新一轮高考改革和“互联网+”如何与高中教育深度融合进行了对话,现将主持人与遵义四中张志奎校长对话观点摘录如下:
遵义四中张志奎校长参加主题对话活动
主持人:“互联网+”教育到底应该怎么样跟高中教育深度融合?您觉得有什么样的法子?
张志奎:对贵州来说,“互联网+”教育是一个机会,我们能够通过“互联网+”教育补足贵州教育的短板。
主持人:为了推动学校信息化,全国各地上千所学校都搭建了信息化平台,最多的就是做微课,但是一些地区出现了让人意外的情况,个别学校的微课录了很多讲,没有人看,观众少,老师三分钟热度,后来变成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我想问在座各位专家,面对这样的状况或者说极个别学校存在的问题您有什么样的高招?
张志奎:深度融合我们现在达不到,但是我觉得教育加互联网首先是观念而不是技术,所以我们学校提出“三转”。首先是转变观念,老师和学校首先不能抵制互联网加教育,我们应该相信它的作用和功能。第二是学校转型。第三是教学方式转变。我们微课也做,但是我们只是初步做,我们主要向杭州、上海先学习,然后根据教师掌握的情况,观念的转变再加技术更新来做深度融合。
主持人:大家坦诚说说,您的学校禁止高一到高三的孩子用智能手机吗?如果有限制,如何正确引导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和手机软件?
张志奎:我们也是需要一定的管控,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把手机拿给学生以后让他能在平时产生更好作用的效果或者方法。
如需了解其他专家的观点,请链接:http://mianyang.scol.com.cn/jy2/201604/5448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