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细
风正一帆悬——遵义四中巧借“三力”促发展
发布时间:2015-02-06 00:00:00 来源:党委办公室 阅读次数: 次
编者按
2012年,遵义市委、市政府投入7.5亿元巨资在新蒲新区打造高品质、高规格、现代化的遵义四中新校,为遵义四中的腾飞插上坚实的翅膀。2014年7月,市委市政府再次下决心打造四中领导班子,促进四中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市委书记王晓光亲自把关,强化四中领导班子建设。新校区,新班子,新思路,新征程,遵义四中如何“破茧重生”?市委、市政府心系四中,社会各界更是高度关注。遵义四中能否顺利完成“华丽转身”,既是对四中新的领导班子的检验,也是对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检验。
知耻近乎勇 力行近乎仁
“变”是发展的前提,“变”也是改革的前奏。新的学校领导班子组建后,如何“变”?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市教育局也不能坐视观望,必须主动出击。2014年7月19日上午,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谈话会”刚一结束,党组书记、局长杜富川就迅速“上手”,马上组织四中新的领导班子和部分中层干部,了解情况,紧急动员,定下基调:在弘扬遵义四中百年兴学的智慧与文化、经验与传统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新时期、新变化所带来的新的问题是遵义四中面临的新的挑战,只有正视和迎接新挑战,才能赢得新机遇。时不我待,市教育局新班子上任后的第一次党组扩大会议转移到遵义四中新校区召开,主题是梳理问题,寻找策略。会议首先明确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和各科室负责人在对四中的领导和指导上要转变原有的观念,其次是四中领导班子要迅速了解四中情况,校长要尽快上手。在听取校长对四中情况调研后作出的分析,特别是新班子确定的“尊重、珍惜、反思、改革”八字施政策略后,市教育局新的班子感到四中的“华丽转身”有希望。紧接着,遵义市教育系统“坐标定位”活动学校序列的第一次启动会在遵义四中举行,杜富川书记亲自向老师们诠释“坐标定位”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思考。
市委市政府、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领导关心支持四中
而在遵义四中,新的领导班子则借力坐标定位,借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系列围绕转思想、转作风、转习惯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职工交心谈心会、新入职教师培训会、青年教师培训会、离退休老师座谈会、中老年教师意见征求会、教师节拜师会,不同形式的会议在浓厚的民主氛围中召开。以问题意识促进危机感的建立,以危机感的建立促成教职工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反思。“知耻近乎勇,力行近乎仁”。校长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遵义四中既不能丢弃百年兴学历程中的文化积淀和办学智慧,也不能依恃曾经的辉煌和头顶华丽的光环而漠视“追兵越来越近,标兵越来越远”的客观现实,绝不能以“贵州第二”而“搬住门方狠”。“敢于面对问题是勇气,发现问题是智慧,解决问题是能力”。思想的闸门打开了,人的信心就来了,思路也更明晰了:团结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这是学校发展的大前提;培育未来力量,信任未来力量,以未来力量的转变作为教师团队凝聚力加强和学校作风转变的突破口;“六合为经”,走“守放合一,人道合一,知行合一”为核心的“文化立校,内涵强校,开放式办学,立体化育人”的特色办学之路,成为新时期四中承前启后的办学新理想。
班子认真听取不同群体的意见及建议
“三气”日希佳 “飞鸟”相与还
气盛则势生,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人气、士气、风气”的建设。如何抓“三气”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是摆在新班子面前的首要任务。“三气”建设,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力,干部是主帅。加强基础管理是提升“三气”的保障,加强基础管理从加强学生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开始。校长在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出了“让名门之师,名门之子名副其实”的号召。他在开学典礼讲话中指出:遵义四中是遵义教育的“名门之家”,既是名门,就当有名门风范。名门风范,不单是指四中的教师应有的风范,更是四中学子应有的风范。那么我们应有什么样的名门风范呢?应该是具备六大风范:一是品质·德行风范,二是文化·精神风范,三是素养·修养风范,四是作风·操守风范,五是能力·事业风范,六是尊严·价值风范。前三个风范是做人的风范,后三个是做事的风范。这样的风范应当是中华传统的精髓与现代文明的华翠融为一体的品质、品味和品牌。这样的风范就要求师生都必须是德才兼备,爱与责任兼备,情感与态度兼备,能力与方法兼备,健康的人格与独立的精神兼备的名副其实的名门之师和名门之子。只有这样,“师出名门”才不至于“徒有虚名”。并且明确告诫学生们:“遵义四中不培养四体不勤的文弱书生,不培养身心有恙的学优生,不培养德行脱轨的高材生,不培养背信轻礼的‘狂放者’,不培养拿着父母的辛勤劳动成果整天和手机交朋友的‘孤独者’,绝不培养坦然接受别人伺候的贵族!我们培养的是有情有义、有德有品、有良知有规则、有理想有人文精神的学子。”方向一经明确,改革就要风生水起。
学生宿舍管理准军事化,学校管理精细化、项目化、特色化,班级常规管理量化;“三生”德育,滋养生命;“三元”课堂,提升内涵;课程建设多头并进,课程文化丰富多彩;校园文化“让师生们‘行走在故事里,栖居在诗意里,成长在感动里’”;教师文化围绕“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校园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充分展现“名门风范,百姓情怀”;工会“四五关怀”工程实实在在地体现学校人性关怀,通过多种途径涵养教师德行与能力。
如今,走进校园随时见到的是彬彬有礼的学生,精神昂扬的教师。操场上,“激情跑操”激情四溢;课堂上,“三元”课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快乐无比;社团活动自助多彩;宿舍整齐划一,干净整洁。“四气和,五味俱”的校园正在形成。“三气”日希佳,带来的必然是“飞鸟”相与还。浮躁的心回归宁静,焦虑的心变得沉稳,一大批想干事的青年教师跃跃欲试,年长的干部主动让位,过去辞职走了的一些老师申请回归。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四中的迅速发展,得力于三股东风。一是借力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校园风气建设、效能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以文化作引领,以制度作保障;以未来力量建设作为突破口,发挥青年教师的先锋作用带动整体前进;以干部建设为重点,以抓干部作风转变带动学校管理作风转变,增强了团队战斗力,学校上下形成了敢抓敢管,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借力遵义市教育系统“坐标定位”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教职工到困难企业,边远地区关心民生,激发悲悯之心,珍惜优越生活;到重庆,到贵阳等学校参观考察,找差距,定位自身坐标,促成自觉审视,自发反思。三是借力于升格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挖掘四中内涵,彰显四中精神,加强队伍凝聚力建设。升类期间,全校教职工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共谋大计,表现出了不计私利、不谈报酬、以大局为重、为全局着想、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四中精神。
遵义四中迎接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
风气正了,风向顺了,风力大了,发展劲头足了,发展的动力强了,发展的速度当然就快了。如今一个充满了山水灵气、科学大气、文化真气和艺术雅气的文化校园基本形成。
遵义四中青蓝相接拜师大会
“风正一帆悬”,这是市委政府的期盼,是遵义四中的期盼,是全校教职工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劳动结晶。“风正一帆悬”,是写照也是展望,它体现的是四中人的自信和气魄,彰显的是四中“名门风范,百姓情怀”的文化个性。“风清气正,这是遵义四中的大环境和软实力,只有 ‘校风、教风、学风’和‘人气、士气、风气’的土壤厚实肥沃了,学校这棵大树才能扎根,才能枝繁叶茂”,在谈到学校发展时,张志奎校长这样说,“在未来,我们还要在这块沃土上着力打造‘五个四中’,即开放四中,人文四中,激情四中,幸福四中和名品四中,让遵义四中内涵发展上升到更高层次。”